23條與花崗岩有什麼共通點?最簡單的答案是,兩樣都是香港有的東西;最時令的答案是,兩個都是京官近期講話的重要詞彙。上周特區政府舉辦《基本法》研討會,請來李飛主任出席發表主題演說,當中最觸動香港人神經的話題,是23條立法。
李主任的講詞最備受關注的一句話是,「香港《基本法》已經實施20年了,迄今為止第23條立法仍未得到全面落實,法律缺位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相信大家已經有目共睹。我這裏想強調,通過制訂法律並嚴格執行法律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全面準確地落實,這是責無旁貸的。」
這段說話,充分表現出中央對香港尚未完全落實23條的「不耐煩」;但當中只有一半是正確的,另一半卻未必全對。
正確的一半是,香港應當制訂法律並嚴格執行法律,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因為《基本法》第23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可斟酌的另一半是,「23條未得到全面落實,法律缺位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有目共睹。」所謂「不良影響」是什麼,李主任沒有明言,但已曉得觀言察色的香港人,應領會所指的是港獨思想的出現。然而,客觀分析和平心而論,香港回歸20年尚未全面落實23條,但港獨思想是2014年後才突然萌芽的,把港獨思想歸咎於23條未落實,既是以遠論近,也是以偏概全。
筆者相信那些非常了解和關心香港的中央官員,會深入探究問題的肇因,只是想指出兩點:一、今年6月中文大學做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支持港獨的年輕人(即15至24歲)比一年前同一個調查大跌兩成半,反對港獨的則增加兩成。一方面顯示港獨只是極少數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反映港獨的思想,會隨政治和社會環境而變化。
筆者反對港獨,但擔心如果以港獨作為立23條的主要理由,恐怕會令立法失焦,徒然增加香港市民的恐懼和憂慮。事實上,筆者相信絕大部分香港市民並非原則上反對23條立法,只是希望訂立的,是一條能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亦能維持香港既有的各種自由的法律。
要做到這樣,應由具公信力的社會賢達和法律專家組成一個委員會,從專業和法律的角度,透過一個中立和非政治化的程序,審視23條確實的範圍應包括哪些罪行。如此,相信能為23條立法奠下恰當的基礎,也能爭取市民對立法的信心。
堅守承諾如花崗岩
說到花崗岩,小時候讀書知道它是香港其中一種主要地質,因花紋美麗和質地剛硬而得名,亦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岩石。
因此,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說香港有人經常攻擊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不願接受香港已經回歸的現實,形容他們的頭腦是花崗岩;如果正面地想,這個比喻實在夠「貼地」。
事實上,很多香港人還記得,創立「一國兩制」的鄧小平曾經說過:「1997年以後,台灣在香港的機構仍然可以存在,他們可以宣傳『三民主義』,也可以罵共產黨,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還有「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維護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麼政治觀點,包括罵共產黨的人,都要大團結。」
香港人會堅守那些美好的承諾,就好像花崗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