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回應施政報告:
來得太遲 做得太少
就算有功 亦不補過
公民黨認為,這份曾氏「末代」施政報告是來得太遲,做得太少(too little too late),造成「官富民窮」,市民苦不堪言,就算曾蔭權任內是有功,亦是功不補過。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曾蔭權為自己選舉承諾「埋單計數」,只顧數字上吹噓,梁指:「但香港的堅尼系數、貧窮人口數年來只升不跌,年青人看不到脫貧出路,曾蔭權完全不面對港人的生活質素下降,反而製造不設實際的成績表來麻醉施政的不足。」
在房屋及土地供應方面,梁家傑稱,歡迎政府終承諾活化二手居屋市場及確保土地供應來源,但公民黨多年來要求政府復建居屋,讓更多市民有能力可以「有瓦遮頭」,但曾蔭權要最後一年才承諾興建居屋,但數量僅得五千,完全供不應求,加上現時所謂公屋三年上樓的承諾「水份很重」,未能兌現,實際上要差不多五年才上樓。施政報告亦沒有增建公屋,繼續漠視市民訴求。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直斥,施政報告是「雷聲大,雨點小,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唯一可取是有復建少量居屋及長者「兩蚊」乘搭交通工具優惠。他直言,對曾蔭權有「三點憤怒」,包括在貧窮問題上製造階級對立;第二是無做全民退休保障;第三是拒絕改善公屋上樓時間。湯指出,曾蔭權聲稱要靠加稅及發債才能解決貧窮問題,但政府的累積儲備足以應付高達二十個月的開支,根本就是逃避問題。另外,民間對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有共識,但曾蔭權一口咬定全民退保不設實際,根本就無法照顧基層市民。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則評價,「董建華時代即使不想聽到反對聲音,也不會公然搞親疏有別,也不會公然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但曾蔭權任內破壞政治倫理,製造親疏有別,對自己不利的就加以攻擊,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人權、法治、司法獨立。施政報告更計劃進一步擴大委任制,強化親疏有別文化,更加不能令人接受。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余若薇亦認為,曾蔭權上任後,攻擊法治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市民申請司法覆核都被攻擊。她亦關注,曾蔭權在今年答問大會承諾會在今年內更新由1987年沿用至今的空氣質素污染指標,但施政報告完全無交代時間表,余指:「香港現時所有基建,仍沿用1987年的舊指標」,令人相當遺憾。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則不滿,學生資助貸款檢討多年都未有成果,「貸款愈滾愈大,每年都有新苦主,但全城「鬧爆」的國民教育則堅持繼續做。」她又批評,「文化藝術體育政策不進則退,毫無新意」,她希望政府在活化工廈的同時,要切實可行,勿扼殺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