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一毛不拔 預算案懶理民困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今日在立法會回應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時表示,「曾俊華話要應使則使,但實際上係應使都唔使。」他指出,今年經濟比上年差,市民擔子加重,但政府的紓困措施卻比去年縮水,包括寬免差餉每季上限跌至1500元,利得稅及薪酬稅寬減跌至上限一萬元。然而,政府的財政儲備已由最初定下的12個月,累積至現時23個月,但預算案無助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市民,「如果咁都可以做到財爺,係人都可以做。」梁家傑又形容,今次是梁振英政府上台後首份預算案,但其理財哲學與曾蔭權時代毫無分別,曾俊華在預算案結尾借用了歌曲《天各一方》的歌詞,恐怕梁振英與民情都是天各一方。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批評,預算案多番強調旅遊業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完全無視目前過猶不及的局面,隨時會反噬港人。去年訪港內地旅客人次達5000萬人,香港的市面遲早變成三步一間化妝品店;五步一間藥房;十步一間金鋪,內地遊客帶來的影響不單是量變,還是質變。她認為,旅發局仍有5000萬預算用於內地推廣旅客,應將有關經費改為推廣海外或鄰近亞洲地區市場。她並提及,政府去年撥款五億元予語文基金,今年突然大幅增加至五十億元,但無解釋如何運用,做法不負責任。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批評政府,欠缺新的理財思維,維持因循守舊的理財哲學。政府數字顯示,回歸以來,平均每年低估350億收入,今年更低估649億,令平均數增至大約每年380億!這數字未計支出高估130億(3%開支) ,因此盈餘應高達800億(即近4份1財政預算) !如此巨大落差,相信鮮為人接受。政府每年用餘百多億(3至5%)是「守財奴」心態而深入各部門,「儼如一打工仔,個個怕洗多咗會俾孤寒老闆鬧!」這種心態極要不得,存在一日也為多,是徹底失職之表現!
對於預算案提出,向政府獎學金額外注資4.8億元,設立獎學金資助本地學生於海外升學之措施。湯家驊批評為「不知所謂」!花了大筆錢卻未能提升本港的教育質素,「每年僅得20個名額,他們又未符合資格投身為大學教師,20人可以教多少個中學生?」「倘若政府利用4.8億元投放在基層市民身上,或用以增加資助學位,或改善教育學院質素,一定更有意義、令更多人受惠。」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摘,「預算案廢到不得了,炒冷飯,任何人有650億元在手,對香港的貢獻都可以大過曾俊華。」據他統計,曾俊華歷年來低估了共2361億元財政盈餘,今次預算案更是口講敬老,實質上摑了老人家一巴,現時全港共有25000名長者正在輪候宿位,但財爺只加600個位,絕對是「九牛一毛」。他並指出,在改善精神健康服務方面,只加1250萬元,「點對得住精神病患者?完全係埋沒良知及不合格的預算案,應該刪走財政司一職。」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直言,「我地有我地失望,但政府有政府庸碌」,他特別指出預算案在教育方面「唔得掂」,不單止幼稚園學券無消息,小學、中學及大學教育均得不到任何改善及資助,首屆中學文憑試有過萬考獲大學入學資格的考生,因大學資助學額不足而無書讀,政府反而動用四億八千萬設立獎學金,又無理地規定獲資助者須回港教書,如政府有心改善教育質素,應協助教育學院升格為大學及加強教師培訓。此外,政府拒絕寬免學生資助貸款利息,同樣令教育界失望。陳家洛亦揚言,一定會仔細審閱中策組今年獲得的撥款,更不排除提出動議刪走中策組,「唔洗再禍害香港。」
公民黨法律界議員郭榮鏗不滿,政府口講尊重香港司法機構,尊重法治精神,但預算案在增加司法機構資源及人手方面均令人失望。他解釋,在民事訴訟案件將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向司法機構提供的資源不升反跌,例如去年司法機構獲得的資源增長為14.8%,但今年跌至12.6%,民事案件的數目將由1500多宗增至1700多宗。在法援方面,未來一年法援申請個案將持續增加,但撥給法援的金額卻減少,去年上升比率為5.8%,但今年只有4.4%,覆蓋面亦是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