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重點﹑無亮點﹑無反思
《施政報告》淪為政治意識形態鬥爭綱領
公民黨認為,這份《施政報告》無重點﹑無亮點,更未對佔領運動作任何反思,淪為梁振英上綱上線的政治意識鬥爭綱領。民生方面,亦只是開期票﹑「類派錢」,無助長治久安。
黨魁梁家傑說:「雨傘後的首份《施政報告》,竟然未有回應市民『梁振英下台』及『我要真普選』兩大訴求,像是宣告『我有習近平撐腰,你奈我咩何?』
《施政報告》以「重法治」為題,內文提及7次「法治」﹑3次「依法」﹑4次「守法」。梁家說:「法治不是盲目守法,還要保障人權自由和司法獨立。馬道立和石永泰已向他上了兩課法治課,梁振英還冥頑不靈,實在令人驚訝﹑擔憂。」
梁振英點名指責《學苑》兩份討論「香港民族」的刊物。梁家傑認為:「是梁振英上綱上線,將刊物提升到港獨的層次。梁只懂指責學生,對佔領運動毫無反省,顯示政府與香港年青一代的想法愈拉愈遠。」
《施政報告》第15段說:「『香港問題,香港解決』這個口號有違憲制。」梁家傑反問,當中所指的「憲制」,到底是白皮書內的「憲制」﹑人大8.31決定的「憲制」,還是張榮順說港人要一國兩制再啟蒙的「憲制」?」
梁振英提到5歲小孩希望買樓的故事。梁家傑認為:「那小孩更需要公平的民主制度。如果我們將假普選「袋住先」,不只有負這小孩,更有負過去三﹑四十來,港人爭取民主所付出的努力與苦心。」
陳家洛批評梁振英的施政報告並未回應年輕人對政府的訴求,質疑他與年輕人存在極嚴重的代溝。陳認為整份施政報告只是為了向學生窮追猛打,他又以自己當年參與學生刋物製作的經驗,批評梁振英打壓言論思想自由,製造白色恐怖。他指出無論是在青年還是教育方面,施政報告均沒有具體政策。
毛孟靜則批評梁振英「此地無銀」,之前開口閉口都是「中港融合」,今年卻避用這敏感字,以免惹起反感,改為「連繫」、「協同」等用詞,其實內含意思相同。另外,毛認為梁點名批評《學苑》,是公然侵犯港人言論、新聞、表達及學術自由。
毛亦發現在「維護核心價值」部分,「廉潔」在眾多核心價值的次序,被改至最後,顯示梁心中有鬼,怕人聯想起他收取UGL 五千萬的醜聞。
就增加青年向上流動機會,從教育著手是一個好方法,湯家驊認為應增加大學津貼學位,令更多符合大學學位資格的本地學生,可以有入讀本地大學的機會,有助提升青年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可惜施政報告卻沒有提及,反而提出3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主旨是幫助青年創業,而計劃申請由不大受到青年認可的青年事務委員會審批,最終不會鼓勵青年人申請。
長者宿舍宿位不足,令部份輪候的長者到去世亦未獲編配,這已經多年積累的問題。本來增建津貼宿位是最好的方法,但政府遲遲不增建,反而提出利用「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向長者宿舍買位,以此來增加未來約5000個長者資助宿舍名額。湯家驊認為計劃變相是政府放棄興建院舍的責任,將照顧責任推卸予長者的家人身上,這是不負責的政策概念。
公民黨將否決致謝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