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天(2月24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民黨副主席譚文豪相信許多香港人都會和他一樣,只感到失望。他形容《預算案》未能令香港人對未來抱有希望。
他表示,特區政府不斷將「大白象工程」提交立法會申請撥款,過往民主派雖然認真審議,痛陳利弊,奈何保皇黨把持議會並極速批核該等撥款申請,浪費財政儲備,最終導致香港財赤。現時政府缺錢支援市民,正是立法會劣質政治生態的惡果。
東區區議員李予信指出,今年社會早有共識,認為政府應該以「全民派錢」、失業援助金等直接資助措施助市民面對疫情肆虐、百業蕭條。然而,財政司司長只願推出「個人特惠貸款」。此舉美其名是為失業人士提供多一個財政選擇,實際上卻是推卸管治責任,鼓勵他們「先使未來錢」,任由其自生自滅。
他形容:「過去一年,失業人士已經面對好大財政壓力,已經爭緊人錢,居然推佢哋去繼續借貸,做法荒謬,唔能夠以常理理解。」
《預算案》建議容許自由職業人士申領「個人特惠貸款」。長期關注自由職業人士相關事宜的李議員稱彈性勞工較一般在職人士更難有穩定收入,鼓勵他們申領「個人特惠貸款」不僅無助他們渡過疫情難關,更要他們在疫情下大幅失去收入後負債,「先使未來錢」,未來也未必能夠償還。
就政府物業合資格租戶等若應要求關閉可獲免租,李予信批評政府沒有呼籲私人業主仿效,亦未有撥款資助需停業的私人租戶。他認為商戶從事相同業務,不應該被差別對待。
《預算案》撥出80億元,支付維護國家安全開支。李指此金額已能設立一小規模的失業援助金;政府此時此刻仍然只顧維穩,不理民生,做法可恥。
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認為《財政預算案》「無糖」,連保皇黨的訴求也未有納入。他預料即使如此,《預算案》仍會獲通過,因為建制派只是舉手機器。
余關注《預算案》未能顧及基層市民的需要。他認為政府現時祭出的「消費券」並不能兌換成現金,基層市民若需現金支付日常開支就只能向政府借貸。他斥責:「向政府借錢交租,是不是政府的施政方針?」
政府計劃向領取社會保障金人士,發放相當於半個月金額的津貼。余議員批評當局連「雙糧」也不願付出。他估計領取「生果金」的長者只能多收約七百元,形容政府涼薄。
他欣悉政府採納公民黨建議,撥款資助「三無大廈」改善喉管,改善衛生環境。部分屋宇已設有小型業主立案法團,余德寶認為政府應一併資助他們改善環境衛生,因為其財政能力實與「三無大廈」相差無幾。
就《預算案》透露「消費券」將以電子形式發放,市民需透過八達通、支付寶等平台使用,黃大仙區議員劉珈汶指小型商戶未必設有電子貨幣設備,或未能因市民使用「消費券」得益。
劉珈汶翻查《預算案》附錄,發現香港警察的超時工作津貼大增4倍,特別用途車開支則增加兩倍,「疫市上升」。她稱:「警隊完全未能彰顯其『心繫社會』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