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民政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書面回覆本人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理委員會極速批款三千萬予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提出的質詢時,透露過去十年年華永會年度慈善捐款計劃以外的撥款項目詳情。本人發現華永會明顯已成為「政府提款機」,只要是政府,特別是民政局希望繞過議會和公眾監察的款項,又或者是一些粉飾太平的項目,如青年廣場的建設或慶回歸活動等,政府就會打華永會的主意。對此本人實在感到難以接受。
華永會在短短六七天時間內極速批款三千萬也是令人震驚。根據政府的答覆,年度慈善捐款計劃的撥款申請,由機構提出到完成審批,動輒需要數個月,批出的款項亦與三千萬相距甚遠。如此極不尋常的極速批核,不難令人聯想到一切均是早有安排,所謂審批程序只是一種走過場的姿態而已。
綜合傳媒報道,本人列出事件時序及涉及政府部門。本人認為,不單民政事務局局長,教育局局長及發展局局長亦必須向公眾交代事件。
劉江華搭通天地線 明益青少年年軍
今天有傳媒進一步揭發,因東九龍發展規劃,基督教勵行行會最遲於2019年遷出現時會址,以騰出土地興建公屋。該會早於去年 3 月去信教育局,申請使用青少年年軍獲批的校舍,惟當時教育局仍表示校舍會分配作學校用途,不可作其他用途,拒絕該會申請。
但到了今年,事情卻一百八十度逆轉,由青少年軍獲得批地,事件仍有以下疑團未解:—
首先,教育局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已改變主意,把校舍交予規劃署處理理,並已由民政事務局極速批核予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作為青年訓練及活動中心用途。但如該空置校舍已可作為其他用途,為何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可以捷足先登?當局有沒有邀請所有有意申請的團體?
第二,根據另一個申請落空的團體香港基督少年軍總幹事所述,該團體在十一月才獲悉未能獲批校舍的原因,是因為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具有財務可持續性優勢。但事實是,青少年軍在獲批校舍同日,才向華永會申請巨額撥款,作為翻新空置校舍作訓練場地之用。但為甚麼仍未獲得款項,青少年軍可向民政事務局證明財務可持續性?為甚麼民政事務局相信華永會必然向青少年軍批出撥款?唯 一解釋是,劉劉江華「三位一體」,身兼民政事務局局長、青少年軍榮譽顧問及華永會主席,可保證青少年軍必然得到華永會三千萬撥款,又立即以青少年軍顧問身份向華永會提出申請,再以華永會主席身份極速批准「特別批核(special approval)款項」,令青少年軍「要地有地、要錢有錢」。
第三,房屋署作為校舍所在地段的地契管理人,需要為校舍改作訓練中心而向地政總署申請更改地契條款,惟華永會在未完成地契修訂時已批出款項,意味有關申請肯定會獲批准。房屋署也承認今次是同類個案中的首次,本人質疑為何整個程序可以如此快完成,實在極不尋常。
劉江華與青少年軍曾聲言,「整個批核程序全部依足手續」,但根據其他團體負責人講述,不論申請空置校舍或華永會撥款,審批過程均極為複雜及冗長,但青少軍卻可過關斬將,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政府各部門為 青少年軍「度身訂造」一套「一條龍」的程序,務求配合「特首夫人軍團」盡快發展。
本人認為整件事件明顯牽涉各部門的集體行政失當,在11 月23 日已特函民政事務局局長,要求解釋審批上述空置校舍的日期、截止申請的日期、獲邀申請及最終遞交申請團體的名稱、每個申請審議的程序及所需時間,向公眾證明「整個批核程序全部依足手續」。而本人認為,未能獲批校舍的機構,其成員絕對有足夠理據向申訴專員公署提出投訴,本人亦呼籲申訴專員考慮就事件,以及空置校舍的分配制度,進行主動調查。各位欲跟進此事的相關人士,歡迎隨時與本人的辦事處聯絡。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