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成立一百週年
公民黨成立性別平權研究組
專題研究平權議題
公民黨性別平權研究組今日發表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認為現時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嚴重,女性較男性面對更大困境。研究組認為,婦女事務委員會過於被動,在推動婦女權益方面沒有發揮領導的角色,也沒有制訂一套衡量政策成效的客觀指標,促使政府積極回應性別差距的情況。
研究組認為,政府應積極參考歐盟經驗,為香港制訂「促進性別平權的路線圖」(Gender Equality Roadmap)為未來5年提出具體的目標、指標及行動,並定期檢討進度,為家庭婦女及女性市民:
1.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2. 檢討「4.18」條例,落實為零散就業人士提供勞工保障;
3. 增強兒童及長者的日間及暫托服務,紓緩家務勞動者/照顧者的生活壓力
4. 15年全日制免費教育;
5. 立法制訂標準工時,並推廣家庭友善的工作模式;
6. 檢討女性產假規定、制訂待產假政策。
為推動有關議題,研究組將就「支援照顧者及家務勞動者(Caring about Carers)」作專題研究,內容如下:
1. 指出政府及婦女事務委員會一直忽視無酬家務勞動者/照顧者對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價值,小組正籌備研究例如「時間運用調查」等方法去統計無酬的生產及勞動力;
2. 在參考國際經驗後,研究引入家務勞動者/照顧者津貼及支援;
3. 要求房屋署改善現時及新建公屋單位設計及洗手間面積,方便長者和殘障人士使用,也便利家務勞動者/照顧者;
4. 要求房屋署調整公屋編配機制,安排已婚子女與長者同區、同?居住,增強「居家安老」以及社區支援的成效。
研究組成員黃鶴鳴要求政府提供家庭勞動者現金津貼,仿效外國做法向全職家庭主婦發放「湊仔金」或「奶粉金」。原因有:一)社會應確認全職家庭主婦直接或間接對社會的貢獻;二)從經濟角度,可鼓勵生育,使女性不需放棄原來工作。長遠而言,津貼可減輕政府在處理婦女問題方面的消耗和困難。政府鼓勵生育卻又沒有相應配套政策。
另一成員梁玉鳳是葵青公屋區區議員。她指出公屋配套及設計較落後,房委會沒有考慮人口變化作出適當的調配,一是洗手間的空間狹窄,嚴重不便長者。最近,房委會公佈不打算將葵盛西、荔景、梨木樹等舊型屋?重建,計劃內亦沒有制定年期如何改善公屋設計問題,長遠會帶來社區問題。
鄭麗兒離婚後獨自照顧四名子女,承受著極大壓力,亦有想過自殺。由於兒子經常被學校投訴,為專心照顧兒子,於是辭工,向政府申請綜援。只申請了兩年綜援的她指出,政府的綜援金並不能幫助單親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另外,15年全日制免費教育對孩子亦重要,因為小朋友不是單單上學,書簿費也要計在內,政府應聆聽社會的需要。
鄧志盈是單身自僱人士,從心理和實質上亦感到缺乏安全感和保障,完全是要靠自己努力或機會,所以希望透過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令退休後受惠和得到保障。另外,無論已婚、離婚或單身的女性,在社會擔當著不同角色和崗位,社會應一視同仁,不應將已婚、離婚或單身的女性標籤化。
葉穗倫出生於中產家庭,婚後因要供養父母、計劃生育,生活上經濟開支從而增加。建議政府採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可減低父母因子女參加遊戲小組(Playgroup)及託管服務的開支。
公民黨性別平權政策研究組成員
陳家洛 (公民黨主席)
黃鶴鳴 (九龍東地區發展者)
梁玉鳳 (葵青區議員)
鄧志盈 (九龍西地區發展者)
鄭麗兒 (東涌南地區發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