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市適宜指數及墟市友善政策研究》 發布
「地政總署墟市適宜指數僅2.85分,政府宜覓優勢選址,推動墟市恆常化政策」
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只剩下11月7和27日最後兩次會議,便進入委員會總結階段。林鄭月娥在剛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沒有提到墟市政策。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是次研究結果反映政府一直不願制訂合適舉辦墟市的場地清單,要求林鄭兌現競選承諾,落實墟市政策。他表明,即使墟市小組只剩餘兩次會議,日後會繼續在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跟進情況。
過去一年,經過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的努力,成功爭取地政總署提供911幅「可供綠化或社區用途的空置土地的最新列表」。可惜經過四個多月的研究分析,發現地政總署提供的閒置政府土地有很多幅的空間特質均不適宜用作舉辦墟市活動,尤其是售賣特色小吃的墟市類別。
以下是我們隨機抽出100幅選址,進行「墟市選址適宜指數」的結果,詳細報告可參考(姚松炎、蘇文英、吳采珊、戴翊朗,2017,《墟市選址適宜指數及墟市友善政策研究》)。
研究採用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的運算方式,建立11個評分標準,包括︰面積、植被、可達性、行人及車輔通道、地勢、土地形狀、可使用年期、土地用途、鄰近居住人口特徵、輔助設施、不利條件,分析各項因素會否為墟市選址先天帶來實質的影響程度。分數愈高,代表綜合優勢愈好,有利墟市的營辦。最後,以0至10分表示最低至最高的墟市選址適宜指數。
結果發現,(移除阻礙物前)平均指數為2.85和(移除阻礙物後)平均指數為2.89,分數偏低。若以中位數5分為合格分數,有90%的土地屬於不合格,並主要集中在1至3.99分的組別。
分數水平
|
百分比 (N)
|
6分以上
|
4.21% (4)
|
5.00- 5.99分以上
|
6.32% (6)
|
4.00- 4.99分
|
9.47% (9)
|
3.00- 3.99分
|
22.11% (21)
|
2.00- 2.99分
|
25.26% (24)
|
1.00- 1.99分
|
26.32% (25)
|
0.0- 0.99分
|
6.32% (6)
|
合計
|
95% (95)
|
最高分數的選址僅有6.26,是位於天水圍天秀路第107區的政府土地 (天秀墟餘下地方)。最低為泵房上村近大蒸場,只有0.72(首三個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選址名單見如下)︰
|
最高分位置
|
指數
|
最低分位置
|
指數
|
1
|
天水圍天秀路第107區的政府土地 (天秀墟餘下地方)
|
6.26
|
泵房上村近大蒸場
|
0.72
|
2
|
元朗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對面馬路的空地
|
6.14
|
荔寶路
|
0.74
|
3
|
葵涌道
|
6.06
|
元朗古洞路丈量約份第98約 牌照號碼Y21584附近政府土地
|
0.78
|
按土地可供使用年期劃分,有62%的選址面積少於一個標準籃球場(約500平方米)。可租用時期則以一年居多(佔44%),其次是「三年以上」佔24.2%。
按土地用途分佈,有20%的土地位於「綠化帶」,16.8%位於「鄉村式發展用地」,12.6%則位於「未被規劃地區/道路」。
但除了外在環境是否適合用作墟市外,該區居民和持份者是否支持墟市亦非常重要,透過日後試辦的經驗總結,可為指數加入居民//持份者支持度的評分,令指數更能反映適宜度。
為進行對照分析,報告嘗試為康文署全港15個年宵市場評分,它們的平均墟市選址適宜指數為6.63。最高分為長沙灣遊樂場年宵市場 (8.21)、荃灣年宵市場(沙咀道遊樂場 (沙咀道遊樂場) (8.00)、黃大仙摩士3號公園年宵市場 (7.62)。這突顯從地政總署抽樣的閒置官地明顯較康文署的年宵市場選址欠優勢。
民間Mapper 阿苗也為是次研究特意製作地圖,方便民間搜尋位置和了解土地狀況,方便申請者規劃設計。因為政府只提供PDF文字檔案,資料無法直接嵌入電子地圖的程式。我們要求政府開放地理資訊數據,解決地理坐標參考 (Georeferencing) 的問題,降低地圖分析的誤差。
撐基層墟市聯盟代表伍靜茵表示,過往政府一直沒有在墟市發展方面擔當「主導」的角色,團體在覓地方面感到困難。今次墟市選址適宜指數是一個很有用的參考,不只能讓民間團體或機構選擇合適的地方舉辦墟市,更能促使政府在未來交代更多四通八達的地方,如指數達6或以上的年宵市場地點,這亦是團體一直以來提出的訴求,期望政府能考慮農曆新年「五區十市」的方案,在節日期間主動增設墟市試點舉辦熟食墟及乾貨墟。
她又表示,長遠來說,政府就墟市方面應公開一個統一用地列表,不但在今次的地政總署的地方,在康文署場地、房屋署場地,都定期輪流公開給團體申請作墟市用途,這樣才真正推動「區區有墟」,促進社區營造。
我們建議五項墟市政策︰
把墟市恆常化納入政策目標
鑒別「先行先試」的墟市場地,揀選值得投入公帑具墟市優勢的場地
建立簡易的墟市申請程序,節省政府或申請機構的行政成本
民間採用由下而上,在接近基層居民的公共屋邨的公共空間、閒置校舍等,推行「5+2」共創生活空間計劃,結合社區園圃和墟市功能,縮短墟市與鄰里的距離
在新建的公營屋邨考慮把社區園圃納入綠化覆蓋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