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今天與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Timothy Bonebrake、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Thiyagarajan Vengatesen、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榮譽總監韋念時(Gray Williams)及澳洲地質學家羅理義(Kevin Laurie)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會支持把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的議案,及把所有「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陳家洛表示,明天(2013年12月4日)將反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的廢令動議。惟他批評,特區政府並未明確解釋白腊、海下、鎖羅盆的人口變化,卻在該等土地分別劃出佔總面積15%至35%的鄉村式發展土地,關注特區政府只著眼大浪西灣,卻「放生」白腊、海下、鎖羅盆等土地。他認為,過去因「不包括土地」不屬規管範圍,因此無專責政府部門監管,故把「不包括土地」,包括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能更全面地保護該等土地,政府將投放資源保育土地,並建立與村民的溝通渠道,平衡保育與發展,對村民「百利而無一害」。陳家洛亦將就另一個「不包括土地」政策的議員議案提出修訂,強調在鄉郊的發展不是單一方式地興建鄉村式屋苑,也可以參考其他地方的生態旅遊、復耕的經驗,敦促政府增撥資源大力改善鄉郊環境的可持續性。
有意見指「大浪西灣」應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林超英認為,大浪西灣擁有「世界一流」景色,擔心村屋發展破壞沙灘,故期望立法會能否決劉皇發的動議。他強調,分區計劃大綱圖只持城市發展心態,未能顧全規劃周邊環境,若把「不包括土地」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恐出現與郊野環境不協調的發展工程。林超英指城規會過去已破壞港島區的山脊線和維港景色,令市民信心盡失。
梁美儀指海下本身已在郊野公園內,卻成為「不包括土地」。他憂慮「生物無國界,若郊野公園被切割,對自然生態的影響相當大」,指村屋發展涉及化學物料使用,該等物質或被雨水沖進當地生態系統,加上Kevin Laurie指海下的地質難以過濾化學物質,村屋發展的影響將超出生態系統可承擔的程度,其累積影響將對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惡果。他指自己是抱著為下一代守護郊野公園的信念。
梁美儀亦擔心光污染令各種生物數目減少和失衡;Kevin Laurie批評特區政府稱白腊、海下、鎖羅盆及大浪西灣的村屋發展「可接受」,實屬誤導市民,因該等土地的村屋發展地段與自然土層重疊,發展勢嚴重影響生態;Gray Williams則簡述「Precaution Principle」,認為若無完全信心確定發展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則不應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