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於4月2日至20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了2130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於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的意見;以及對於「香港增長組合」投資方案的了解度。
調查訪問市民,對於「有對意見認為,政府向每位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1萬玩,未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說法是否同意。回答「非常同意」及「同意」的市民各有30%;「不同意」與「非常不同意」的,則分別為21%及7%。「無意見」的回應有12%。說明有6成受訪市民,不認同政府派錢,就可以解決現時的社會問題。
對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表現,回應「非常滿意」的受訪者有13%、「滿意」的有30%;「不滿意」的有21%、「非常不滿意」的有26%。「無意見」的有10%。整體而言,對於陳茂波表現負面評價的共有4成7,多於正面評價的4成3。
另外,調查亦訪問對於有關《財政預算案》中,動用存備中的220億元,作為「香港增長組合」的事宜:71%的受訪者指「無聽過」此事,29%的市民表示「聽過」;而對於「政府在使用220億公帑前,是否應該先諮詢市民?」,回覆「應該」的受訪者有58%,「不應該」的有13%。無意見的有29%。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留意到本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決定接受專家小組的意見,調動10%的外匯儲備,即220億港元作「香港增長組合」投資方案。然此投資方向中所指的「與香港有關連」含糊不清,目標不明。諮詢中遴選專家小組的過程,委員會成立的程序及投資組合的公開性均欠缺透明度。
他表示,「香港增長組合」的投資方案涉及公帑220億元,金額龐大,但從未向公眾作出詳細的解說與交代詳情,令7成市民從未聽過此投資事項,更可況了解相關內容與細節。
郭家麒指,由於普遍現時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不足,方案亦欠缺透明度,而方案中提及的「以香港為基地的公司」和「將於香港進行的項目」亦並非清晰準確的定義,難免引起市民對如此龐大的公帑調動的疑慮。例如當中是否有利益衝突或輸送,市民如何真正受惠於投資組合的收益。
他更指出,諮詢小組中四名位專家中三位有政協背景;有兩人亦有於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和「中美交流基金會」擔任一職,令人質疑現時政府是否仍有施政的主導權;政府亦有責任解釋,四位負責提供意見的小組專家,會如何避免在日後的投資中出現潛在的利益衝突。
郭家麒又認為,由於現時政府從未披露「香港增長組合」管理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的架構安排詳情,若然委員會成員不須為投資失誤負上責任,而倡議此投資方案的現任官員在5年後早已離任,對於任何投資失職的決策,市民實在難以問責。
在剛過去的特別財委會上,郭家麒曾向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追問,若增長組合投資失利將由何人負責,但政府拒絕回應及交代。而事後劉怡翔更被辭退,實在無法令港人相信220億元的公帑不會付諸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