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週三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未能就堆填區是否擴建作出表決,但市民不能掉以輕心,相關投票將在七月二日再次進行。由於新界西堆填區擴展範圍極大,備受市民關注。
新界西堆填區位於屯門稔灣,預計耗費90億,將現時佔地110公頃的堆填區擴展至近200公頃,但事實上,新界西堆填區將於2018-19年才會填滿,時間非如政府所說的迫切,仍有足夠時間讓政府改善各類源頭減廢計劃,但政府卻一再無視市民的訴求,忽視源頭減廢的重要性。
源頭減廢好離譜
環境局上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10年藍圖2013-2012》,當中提出在2022年以前,透過按量徵費、生產者責任計劃、動員市民參與回收玻璃樽、自備購物袋等全民運動,減少40%的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即由現時的每日人均棄置1.27公斤減至0.8公斤以下,以及於2022年或以前,將香港55%的廢物以回收處理。
但政府計劃用10年時間將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由48%提升至55%,目標明顯過低。現時香港僅有的源頭減廢措施,只有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 (即三色桶)及一些自願性生產者責任計劃,如回收充電池、慳電膽等。根本無法有效回收棄置廢物。
而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包括家居及工商業廢物。目前,本港每日產生約17,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只有48%被回收。其餘超過一半,即約9,000公噸被送往堆填區。
加速爆滿黑手:香港政府
日前有報道指出,環保署於上月中發出《本地產生的廢塑膠棄置安排》文件,容許回收商在獲得該署的確認票後,每天可在廢物轉運站及堆填區棄置塑膠。
眾所周知,塑膠須長時間分解,並釋放大量有毒物資,污染環境。政府花大量公帑宣傳的回收政策,最終變成破壞環境,實在無法接受!如環境局默許此做法,是嚴重失職!更是令堆填區加速爆滿的幕後黑手!
小部份人承受政府錯誤
以新界西堆填區為例,將會大幅由現時110公頃擴展至200多公頃。雖然相較其他堆填區離民居較遠,但每天大量圾垃車途經居民出入必經之路,除了對衛生有影響,臭氣等亦極影響居民生活。
同時,屯門幾乎集中了全港大部份的厭惡性工業設施,包括發電廠、英泥廠、鋼廠、航空煤油庫及即將擴建近一倍的堆填區等。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明顯會受到影響。
公民黨立場
在此,公民黨再一次重申立場:
1. 在未有任何承諾或有效的源頭減廢措施,及落實時間表前,公民黨將反對政府擴建新界西堆填區;
2. 參考鄰近地區經驗,以最終達致回收處理的廢物為60%或以上;
3. 制定全面措施,協助市民進行廚餘回收,並設置更多廚餘回收及處理中心。讓2022年本港的廚餘回收率可達至50%;
4. 推出垃圾源頭分類措施,參考日本、台灣等,於特定日子收集不同種類的廢物,以達致於社區進行垃圾源頭分類。
5. 推出措施,或成立基金,扶助回收業,增加回收業的就業人數,使廢物回收率上升;及
6. 訂立廢物徵費的立法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