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2003年成為「世衞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約方後,一直積極地進行控煙工作。由食肆全面禁煙做起,陸續擴展到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到增加特定室外禁煙區等等,一直以來控煙工作都是值得嘉許的。
直至遇上了電子煙,政府在2015年曾提出全面禁售電子煙等新興煙草產品,但過去3年立法工作不但紋風不動,到2018年初,政府終於推出立法建議,市民卻驚見政府「開倒車」,竟然向煙商屈服,建議讓電子煙等合法化,實在令關注控煙問題的市民非常失望。
為了解市民對加熱煙等新煙草產品的意見,公民黨在今年八月下旬透過電話進行了一份抽樣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004名市民的意見,問卷調查結果詳見下文。
大部份市民知道加熱煙有害
現時電子煙日趨普及,在不少國家已有取代傳統香煙的趨勢,而在香港亦日漸常見,而在街頭亦不時看到有市民在吸食加熱煙。
我們希望得知到底市民是否知悉加熱煙到底是甚麼,而在訪問的一千名市民中,過半知道加熱煙對人體有害。並且知道當中的主要成份與傳統香煙一樣。
政府必須加強宣傳
事實上,加熱煙是透過電子裝置高溫,令捲煙產生含有尼古丁和其他化學物質的煙霧。與傳統香煙一樣,都是有令人上癮與致癌的成分。而有一些人士宣稱加熱煙會「害處較少」,甚至可以幫助煙民戒煙,都是十分危險的宣傳。
在今次的調查中,超過三成市民同意加熱煙「害處較少」的說法,並有接近兩成市民同意加熱煙有助戒煙。
公民黨認為,政府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市民,杜絕錯誤訊息的傳遞。事實上世界衞生組織早已表示,目前並沒有足夠證據斷定電子煙或加熱煙有助吸煙者戒煙。而
在今年年初,Philip Morris曾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將旗下產品iQOS 列為減害煙草產品,但遭到FDA否決。明顯加熱煙「害處較少」的說法並不成立。
必須儘快規管
各大煙草公司正致力擴大加熱煙的市場,如擁有萬寶路等品牌的煙草巨頭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在2016年底推出旗下電子煙iQOS,擁有「Lucky Strike」「KOOL」「KENT建牌」等品牌的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亦在2017年10月推出了「glo」。兩間煙草巨頭,都銳意推出加熱煙以取代傳統香煙。
而加熱煙在港日趨常見,加熱煙機更是隨處可見可買,甚至連年青人常去的「格仔鋪」也能光明正大地出售;而煙彈等亦可以輕易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上找到「代購」,所謂的控煙工作,遇到加熱煙即成笑話。
食物及衞生局於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進行的一項年有關學生吸煙情況的學校統計調查亦顯示,16/17年度有1.4%小四至小六生曾經吸食電子烟,更有8.7%中學生表示曾經吸電子煙,當中有0.8%中學生坦言,在被訪時仍有吸食電子煙。同時,調查亦指出分別有0.1%小四至小六生及2.5%中學生有吸煙習慣。
由此可見,因政府遲遲未能立法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所造成的漏洞,已讓煙商有機可乘打入學生的市場。就此,公民黨認為政府必須儘快就全面禁售加熱煙,而在此次調查中,此建議得到七成市民支持。
只作規管將落後於世界
參考其他地區,新加坡以嚴厲方式處理,禁止進口、分銷、銷售、購買、使用和管有,而阿根廷、巴西、泰國等20多個國家都禁止出售加熱煙。
本港若不全面禁售,只作有限的規管,明顯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潮流相違背。而今年4月,FDA亦採取行動,禁止一些電子煙產品的售賣,包括在知名的網購網站如eBay等,以預防青少年購買及吸食電子煙。
總結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於今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再一次呼籲政府儘快正視加熱煙之害,重拾三年前的決心,無謂為了令法例輕易過關而向煙商低頭,以保障市民健康,郭家麒並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議:
1. 盡快就規管電子煙、加熱煙及新興煙草產品進行立法工作;
2. 全面規管並禁售加熱煙;
3. 加強宣傳教育市民,杜絕錯誤訊息的傳遞;
4. 加強巡查及執法,除制止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或煙彈於市面出售外、亦應主動檢查聲稱不含焦油或尼古丁的電子煙的成份是否如其聲稱所標示;
5. 長遠而言,政府亦應制定全面的控煙政策,包括加強控煙執法、將更多空外公共場所劃為禁煙區及提供更多戒煙服務等,以進一步降低香港的吸煙率、保障市民避免煙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