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開通後,在過去兩個周末,均有大批旅客經港珠澳大橋來港。上周日就有9萬人次經大橋出入境,並「塞爆東涌」,對在東涌生活的街坊造成嚴重影響。
規劃失當
歸根究底,東涌今日的困境,完全源於政府當初規劃失衡。東涌當日被規劃為新市鎮,民生設施至今仍未能滿足居民需要,現時更要應付大批遊客及水貨客,令社區不勝負荷。東涌現時人口接近十萬,市中心只有東薈城及富東商場兩個零售點。東薈城一直以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大部份商店為高消費的奢侈品品牌,所售賣的物品並非居民生活必需品。而現時正在擴建的部份,未來落成後將會是一棟十五層樓高的酒店。
在東薈城一橋之隔的富東商場為領展旗下商場,當中只有數間食肆,而且消費高昂,居民根本難以負擔。富東商場作為屋邨商場,居然有一間金鋪開設在內,明顯可見是為遊客而設。東涌居民平日購買生活日用品已經要「捱貴貨」,然而大橋開通後大批水貨客湧至,令居民購物或用膳更是難上加難。
政府無論是當日規劃東涌作為新市鎮,又或者興建港珠澳大橋時,都從沒為東涌居民着想。剛過去的《施政報告》中,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在東涌市中心興建公營街市,但「魔鬼在細節」,街市選址落於東涌港鐵站與富東邨之間的黃金地段,而且會是政府賣出地皮興建商業大廈後,才要求發展商交回兩層街市予政府管理。計劃明顯是以商業主導,亦忽略在上址興建商業大廈,對東涌市中心帶來的流動人口、交通負擔等問題。
政府毫無應對準備
政府在10月18日公布港珠澳大橋於10月24日開通,預告期不足一周。對於大橋開通對香港之影響,特首林鄭月娥只是官腔地回應:「每個大型基建一開通時都會有問題,相關部門已經不斷作出應變。」;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只稱:「最初做規劃的時候已經考慮旅客對東涌居民的影響。」
但過去兩星期的亂混情況,明顯可見政府根本準備不足:交通安排失當,A線巴士倉促繞入大橋口岸;B線巴士服務不足以致大排長龍;而大橋金巴亦無法提供足夠的服務疏導人潮。
政府「靠害」東涌人受苦
在過去兩個周末,因港珠澳大橋所帶來的大批旅行團而令東涌「迫爆」、人滿為患。居民區內「搵食難、購物難、寸步難行」。尤其政府新開設來往大橋口岸的B6巴士線,總站為東涌港鐵站。把大量內地旅客、甚示旅行團送到東涌。他們在東薈城購物,又或在區內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大澳、昂平。B6巴士站變成旅行團的集散地,對附近居民造成極嚴重影響。
對於區內有人建議求政府,把B6巴士站搬往東涌臨時巴士總站(即昂坪360總站旁)。我們認為此建議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內地旅客或水貨客的目的地為東薈城,就算將巴士站搬到附近其他地方,最終東涌社區依然會被迫爆。
而且,東涌臨時巴士總站在周末亦已經常迫滿候車前往大嶼山南面的旅客,我們質疑該總站是否能同時應付B6巴士所帶來的人流。
公民黨建議
為解決東涌居民的燃眉之急,公民黨提出以下建議:
1. 與內地相關單位做好商議工作,在未有足夠的配套前,限制每周末經港珠澳大橋來港的內地旅行團數目。避免大橋口岸鄰近社區被旅行迫爆;並加強宣傳,鼓勵取道大橋入境的旅客到本港其他地區遊覽;
2. 促請內地相關單位嚴厲執法,打擊非法旅行團來港;
3. 促前政府失職部門,儘快做好本份工作 –
i. 運輪署必須立即推出應變措施,疏導由大橋口岸到東涌的旅客,包括加開B線巴士班次;並設獨立巴士綫,由大橋接載旅客到本港其他地區,而非由機場巴士綫繞經大橋接載;
ii.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必須杜絕非法旅行團;
iii. 林鄭月娥應該組成專責小組,檢視大橋開通後對本港各方面的影響,並提出解決方法;
4. 長遠而言,政府必須重整東涌社區的規劃,增設社區設施、改善交市通。否則在東涌東及小蠔海填海後,未來東涌人口將增至26萬,屆時東涌的情況將會更不堪設想。
5. 政府必須認真及負責任地,詳細評估香港整體的旅客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