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襲港,防疫措施慢半拍,港府責無旁貸。政府雖推出兩輪抗疫基金,但遺漏甚多,對武漢肺炎患者、康復者及相關家庭支援更隻字不提。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接獲一群康復者的求助,他們擔憂缺乏後續醫療支援,部分人更面對經濟困難。郭家麒促請政府關注康復者需要,並提出「康復者緊急經濟援助金計劃」及後續醫療支援等6項建議。
兩名康復者黃小姐(化名)及張小姐(化名),今日在郭家麒議員其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兩名康復者認為,政府未有顧及康復者的經濟援助及醫療支援。兩人擔憂包括:一)患武漢肺炎及服用藥物的後遺症未明,欠缺後續醫療支援計劃;二)擔心出院後「復陽」,想接受病毒檢測卻困難重重;三)患者及康復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未有心理輔導及社工協助服務;及四)部分康復者面對經濟困難,政府未有提供經濟援助金。
黃小姐3月底從海外回港後確診,直至4月底康復出院。她認為武漢肺炎的後遺症未明,未知道染病對身體有何長遠影響,而服用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利巴韋林(Ribavirin),可能影響肝功能。她現時只知道下次抽血檢查及覆診日期,但未知是否需要定期覆診,擔憂日後欠缺後續醫療支援。
張小姐為3月底確診的本地個案,5月初出院。她染病前月入約1.3萬元,住院期間請病假而收入銳減;出院後亦不能立即上班,本月收入僅夠交租。張小姐居於月租5000元的唐樓單位,其餘收入用於養家及生活開支,現時因染病收入大跌,經濟負擔沉重,希望政府為康復者設立經濟援助金,以解燃眉之急。
至於患者心理壓力方面,兩名康復者在住院期間十分緊張病情,對病毒測試「時陰時陽」感到焦慮;出院後則擔心「復陽」,不敢外出及會見親友。兩人說,不少康復者都有同樣遭遇,希望有關部門提供心理輔導及社工協助。
郭家麒綜合康復者心聲及經歷,要求政府實行以下6項建議:
1.政府為患者、康復者、病故者家庭設立緊急經濟援助金計劃,按情況發放援助金。
2.仿效「沙士」信託基金,成立武漢肺炎信託基金,向身體或心理出現「機能失調」的武漢肺炎患者發放援助金。
3.為住院患者或康復者提供心理輔導及治療,或安排社工跟進個案。
4.醫管局安排康復者定期覆診及檢查身體機能,對長遠後遺症的康復者制訂長遠治療計劃,由政府援助相關醫療費用。
5.醫管局設立武漢肺炎康復診所,由不同專科醫生及其他部門合作,包括臨床心理學家及醫務社工,專門為康復者提供後續治療服務。
6.康復者出院後一個月內,醫管局為他們提供最少兩次病毒測試,確保康復者沒有「復陽」,讓他們安心重投工作及社交活動。
郭家麒表示,2003年3月爆發沙士,社會福利署於同年5月14日,已提及為留醫患者提供心理輔導和經濟協助。政府其後在10月公布成立沙士信託基金,注資1.5億元,預留7000萬元予長遠後遺症的康復者,每人援助額上限為50萬元。醫管局當年亦設立12間沙士康復診所,專門為康復病人提供跨部門長期的康復治療。
反觀武漢肺炎疫情發展至今,政府仍然未有提出任何措施照顧康復者。郭家麒批評:「政府不但防疫慢半拍,其他支援亦十分短視,遲遲未有關注康復者權益。政府汲取2003年沙士經驗,應該有更完善的醫療及經濟援助計劃,但現時仍未聞風聲,令人失望。」
郭家麒今日將去信食物及衞生局,要求盡快落實上述6項建議。他上周亦已去信要求立法會召開特別會議,要求討論康復者援助金及醫療支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