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意出售位於中環摩天輪及郵政總局之間的「中環海濱第3號用地」作興建甲級寫字樓;早前亦已決定西環碼頭用作苗圃之用。政府在未有全面公眾諮詢下,就決定海濱用地使用,完全是忽視民意,違反當年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時,所講的「還港於民」的承諾。
就此,公民黨在4月下旬進行電話訪問,訪問了逾700名市民的意見,了解他們對於政府在海濱的規劃與使用的意見。
「還港於民」不能再拖
訪問於4月17日至25日進行,以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了787名市民,他們對於海濱的規劃與使用的意見。逾8成的受訪者,分別同意維港資源屬於市民共同擁有,及海濱的規劃應以公眾使用權為首要考慮;亦有近8成的受訪者,認為中環海濱用地出售作商業用途前,應先全面諮詢公眾。
訪問中問到受訪者,「你是否同意維港資源屬於市民共同擁有?」回答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分別有58%及24%;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5%與2%。11%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海濱規劃應以公眾使用權為首要考慮。回應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受訪者,分別有53%及29%;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6%與2%。10%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反映海濱規劃應以民為本,就海濱發展諮詢公眾。
三號用地前途未卜 市民普遍支持保留郵政總局
對於建議在「中環海濱新填海區興建休憩公園,以取代興建商廈及商場?」回答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分別有49%及26%; 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11%與3%。10%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
調查亦發現,市民重視中環海濱的用途,認為需要進行全面諮詢。回答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分別有55%及23%;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8 %與4%。10%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反映政府應在賣地前,就中環海濱用地發展作全面諮詢。
有7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保留具歷史價值的中環郵政總局,作博物館或其他公共用途。回答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分別有46%及25%;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13 %與6%。11%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結果反映市民普遍支持保留郵政總局,政府應尊重民意。
至於2006年因填海而被拆的天星的鐘樓及皇后碼頭,至今仍未有方案如何處置或重置。被問到是否應原址重置,回應十分同意及同意的,分別有40%及27%;不同意與十分不同意的,分別有14 %與5%。14%的受訪者就此沒有意見。
反對偷步進行工程 保留中環郵政總局
對於政府有意出售位於中環摩天輪及郵政總局之間的中環海濱第3號用地,用作興建甲級寫字樓;早前更打算將現有郵政總局的車輛出入口,以及將愛丁堡廣場一帶行車道永久封閉,如同「廢郵政總局武功」,造成需要遷走郵政總局的既定事實。公民黨表示反對,認為政府沒有就第3號用地的使用全面諮詢公眾,完全是漠視民意,漠視維港海濱屬於全香港人的事實。
郭家麒指,調查結果已清楚反映公眾對「還港於民」的訴求,但近年政府帶頭破壞海濱,先後出現西環碼頭建社區農圃、茶果嶺海濱建VTC校舍等,「還港於民」只說不做。他認為,政府今年成立的跨專業海港辦事處應以民為本,首要任務是就全港海濱發展所全面諮詢,訂立清晰的目標。
陳淑莊認為,政府於10年前作海濱公眾諮詢時,社會當時較為聚焦皇后碼頭的重置方案,而忽略郵政總局被劃入3號用地,事實上政府當時亦未有表示會拆卸郵政總局。她指社會上有不少意見均認為郵政總局有其歷史意義,而總局僅落成40餘年,國際上亦有舊建築改建或在其基礎之上加建新翼大樓的例子,如悉尼舊郵政總局、Elbephilharmonie Concert Hall, Hamburg等,實沒必要將郵政總局拆卸重建。
保護海濱聯盟羅雅寧認為,郵政總局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地標之一,其功能依然良好,在設計時已預留加建數層的承重量。政府應考慮保留原有用途或作其他公共用途,例如展覽館等;亦應將郵政總局納入發展局「保育中環」的倡議中。
同時,她呼籲市民參加4月28日早上11時,於海事博物館專題展覽和文化活動廳所舉行首個由公民社會舉辦的海濱論壇。屆時將會有發展局代表、專家、學者、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出席,推動真還港於民,與民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