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防疫失策,豁免檢疫者播毒,爆發第三波疫情,現硬推「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補穫。據醫學會透露,政府邀請牙醫、醫學生、學護協助採樣,並打算在社區會堂及球場等設立採集樣本站。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擔心,社區會堂為室內場所,空氣流通欠佳,安排錯亂恐釀交叉感染。另外,醫學生、學護經驗尚淺,應交由完成專業訓練人士協助採樣。
場地感染風險管理
政府擬在社區會堂及球場設立採樣站,但社區會堂是室內場所,空氣流通欠佳,容易出現交叉感染。郭家麒表示,政府現時以鼻腔及咽喉拭子採集樣本檢測,棉棒深入鼻或喉嚨,容易刺激檢測者產生更多分泌物,甚至會咳嗽或嘔吐產生飛沫,增加傳染風險,禍及排隊等候的市民及工作人員。若政府在社區會堂採樣為「下下之策」,必須做好防疫安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阻隔飛沫傳播,促請政府盡快公布場地細節。
根據哈佛醫學院及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專家的學術文章,研究96名鼻咽採樣人士中,8人會流鼻血、4人感鼻不適、5人流鼻涕。由此可見,鼻咽採樣有機會增加分泌物,更有機會令檢測者受傷,故採樣須由完成專業訓練的醫護負責。
採樣員資歷及保障
政府招募未完成訓練的醫學生、學護協助採樣,郭家麒認為此做法完全不負責任、不道德,學生實戰經驗少,未必懂得如何處理防感染工作,質疑「出事由邊個負責?」。武漢肺炎是傳染病,採樣是高風險程序,必須由完成專業訓練的人士負責,現職醫生都要接受相關培訓,避免因程序出錯,令自己或其他檢測者染病。
另外,現時武漢肺炎沒有被列入法定職業病之一,工作人員染病沒有保障。政府亦無公布工作人員的保險安排,若醫護在檢測過程期間弄傷檢測者,不知責任誰屬;或者醫護因此染病,保障成疑。
醫護保護裝備
社區傳播鏈未截斷,醫護人員、採樣員、其他工作人員均有可能在採樣時染病,但政府未能承諾提供足夠的保護裝備。醫學會透露,政府通知只列明會為參與者提供手套和手術用口罩,仍未回覆會否提供防護衣和N95口罩等。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專家的學術文章,撰寫有關對武漢肺炎懷疑個案的鼻咽採樣風險管理,內文提及採樣員的個人防護裝備(PPE)包括:佩戴N95或更高規格的口罩、護目鏡、覆蓋全身的保護衣物、手套及防水鞋套。採樣員每4小時需要更換PPE,並跟足程序穿著和卸除裝備,若PPE接觸到懷疑患者的分泌物需即時更換。港府應提供上述裝備,勿漠視傳染威力。
徵用社區會堂
非政府機構的社區中心可能成為採集樣本中心之一。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總)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憂慮,政府會否強制徵用非政府機構的場地,而管理層在壓力下,被迫與政府合作推動成效不明、倉卒成事的措施。
現時,全港有13間社區中心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大部分社區中心的大樓內都有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除了中心服務之外,還有長者院舍或幼稚園,服務對象涵蓋兒童及長者。在疫情下,社區中心仍然保留有限度運作,提供必要的服務;當疫情緩和後,亦會逐步恢復服務不同人士。
然而,社區中心的設計供舉辦社區活動之用,部分設備較陳舊,甚至有個別社區中心禮堂仍未有冷氣,所有人都是用同一個門口出入。因此,社總認為社區中心不適宜作為採集樣本中心,若政府有意徵用非政府機構社區中心,促請政府擱置相關計劃。
總括而言,郭家麒認為政府此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只是「補鑊做騷」,企圖掩飾豁免檢疫計劃失策。若要截斷社區傳播鏈,要在病毒僭伏期5日內完成所有市民檢測,並要求市民居家等候結果,在本港根本難以實行,成效不如針對高風險群組做檢測。
他促請,政府盡快公布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詳情,交代為何沒有公開招標檢測公司,交代相關檢測試劑的準確度資料,以及闡述採集樣本中心的感染風險管理安排等,否則人流聚集等候檢驗,分分鐘變成染病源頭,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