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於東日本大地震後發生嚴重核危機,令市民日益關注鄰近本港的大亞灣核電廠的安全問題。大亞灣核電廠相距香港東北部海岸僅有24公里,而市區地帶如尖沙咀距離大亞灣更只有50公里,但政府對公眾的擔憂,唯一的回應只是叫市民放心,不要做傻事,如盲目搶購食鹽等,卻從未公布整個大亞灣核事件之應變計劃,亦沒有提供更多資料教育市民作出應變,如在科學及醫學上應對幅射的方法。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在香港家書中提及,對應核危機「我們的對策就是要及時反應,以高透明度,將我們掌握的資料盡可能、盡快公開,將各種應做和不應做的事有理有據地對市民解釋」。我們對此十分認同,然而,近日政府公佈的資料,與市民需要的,明顯有落差,市民有知情權,但政府卻只叫市民放心。
現時保安局提供的緊急事故應變處理中,對大亞灣的應變計劃,多次提到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情況大都屬於輕微,而當中在「市民應該怎樣做」一段,更只有呼籲市民留意電台、電視台及政府網站所宣佈應採取的防護措施。
我們認為,令市民安心的基礎,並非封閉消息,而是充足的資訊。若政府執意控制市民的知情權,即與愚民政策無異。市民對核危機根本完全無任何應對認知,結果導致日前只要有少許傳聞,市民便有如驚弓之鳥,出現盲目搶購食鹽的國際笑話。
參考世界各地的核危機應變計劃,如英國除核電廠事故外,亦有向市民簡介醫療或工業亦可能導致輻射洩漏;台灣的指引圖文並?,當中除有介紹當局在各區進行演集、家庭訪問及講座等教育市民的情況,亦有一些警醒金句如:多一分準備、多一分保障,令市民更能認知對輻射防護的必要性。
而是次日本市民在災後反應冷靜,亦是因為對災難有詳細知識。我們認為,政府應藉此機會,檢討現時對嚴重核事件的應變措施,並實行以下項目:
1. 公佈及詳細列出整個核意外應變計劃,受影響的居民要如何行動,以減低出現驚惶失措的情況。並因應危機情況分級,就各級訂定詳細計劃,令市民在不幸發生事故時有所依據,作出適當保護;
2. 在最接近核電廠的區域,包括將軍澳、西貢區等,向居民進行有關核意外的教育,如舉行講座、進行演習等;
3. 教育市民對大亞灣核電廠的相關知識,如其設計、運作、安全情況等,以及對應核幅射的醫學安全知識;
4. 政府應要求股東之一的中電,因應日本的核危機,全面檢討及提升核電廠的安全措施,並增加通報機制的透明度。七成的大亞灣總電量是供給香港,該電量佔全港總用電量約四份一,因此市民絕對有權得知核電廠對本港的影響。
恐懼來自資訊不足,我們在此呼籲政府,盡快訂定應變計劃,以消除市民的擔憂!若政府依然拒絕向公眾發放指引,公民黨、關懷香港聯同香港醫學會,將考慮聯合向市民制作相關指引。
有關各國的核危機應對計劃,可參考關懷香港的網址: http://caringhk.org/?p=452
圖片左起
胡可源醫生 (關懷香港召集人)
蔡堅醫生 (香港醫學會會長)
郭家麒醫生 (關懷香港召集人)
梁家傑議員 (公民黨黨魁)
魏偉達醫生 (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