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有自殺傾向、有抑鬱症病歷的聾人陳先生(化名),上月底因情緒問題,經急症室被送往葵涌醫院住院接受治療。陳先生留院約兩星期後獲准出院。惟出院後20小時內,陳先生即由住所墮樓自殺。家屬認為院方醫療及安排失誤,在未了解陳先生實際的病情下,草率安排病人出院,導致悲劇發生。
死者家屬陳小姐(化名)今日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陳小姐交代死者入院的過程(詳細內容見附表),認為院方涉嫌忽視聾人病人的需要,包括未有在問診過程中安排手語翻譯員,亦未有向家屬詳細查問病人的情況等。
陳小姐質疑醫院疏忽/失誤如下:
1. 院方沒有安排手語翻譯員為醫生及病人問診。問診過程只靠文字溝通。而陳先生只有小學程度,家人認為陳先生在文字表達上會有困難。
2. 主診醫生沒有詳細了解病人情況、亦沒有聯絡家人了解病人的背景與狀況。家人指陳先生有其他困擾情況的原因,但院方從未問及;而陳先生亦無法向不認識的人透露詳情。
3. 院方安排病人出院時,以陳先生有社工跟進為理由,沒有為他安排社區精神科護士跟進其用藥情況與反應。
4. 住院期間,沒有安排其他專業人士介入,如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等,去了解陳先生的情況。
5. 出院前沒有作全面評估陳先生之情況,單憑一位醫生的決定而倉卒安排病人出院。
陳小姐表示,希望醫管局可以調查今次事件,是否涉及醫院行政以及醫生的醫療失誤;又希望死因庭就陳先生的死展開聆訊。她表示,作為聾人家屬,希望公開今次悲劇,增加社會對聾人的關心,同時希望醫管局正視聾人病人的需要,避免類似的不幸事件再發生。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醫生為聾人病人問症時,理應每日都要有手語翻譯員在場協助雙方溝通;而病人有自殺傾向,出院前應有詳細及全面的評估,確保病人的情緒病得以妥善治療。今次事件是相當不幸,因種種溝通上的問題,而令病人出院後的悲劇發生。他又指,事件可能涉及違反殘疾歧視條例。
郭家麒要求醫管局及葵涌醫院嚴肅跟進及調查今次事件,並定立機制,確保不會再有同類的悲劇發生。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普通人在抑鬰和精神困擾下都很難與別人溝通,何況是一位聾人?但精神科醫生與陳先生溝通時,竟然不通過手語翻譯,在家屬多番對於陳先生出院的安排表示關注後仍堅持,最終出現慘劇。張超雄擔心聾人的精神健康因為溝通障礙而受到忽略,他希望醫管局徹查今次不幸事件,並盡快公開交代。
龍耳創辦人邵日贊表示,聾人生活在聲音主導的社區,溝通障礙已經令聾人身處災難、疾患、執法環境失去保障權利。一般市民對聾人忽略已經難堪,醫院及相關人士的忽略就直接影響聾人身危。醫院有可聯繫的手語翻譯人員,網上更有61位認可的手語翻譯人員可以提供協助,為何醫院及相關人士不去聯繫手語翻譯人員來協助?
邵認為,醫院忽略聾人事情已有前科,若不嚴肅徹查陳先生個案,聾人對香港醫療徹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