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天(6月29日)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房屋政策,包括開徵由公民黨提出的「地產商空置稅」、將私營房屋土地轉為興建公營出售房屋(如居屋、綠置居或港人首置上車盤),以及及將居屋價格與市價脫勾等。公民黨黨魁楊岳橋認為,過去一年林鄭月娥在房屋及土地供應範疇上可說是交白卷,於七一前公佈新政策形同「趕功課」,況且所公佈的一系列新政策遠遠未達標準,未能處理核心居住問題,公民黨對此表示失望。
楊岳橋認為,此一系列新房屋政策,幾乎沒有實際增加住宅供應量。林鄭月娥上任一年來,亦沒有觸及最核心的土地分配問題,對棕地、粉嶺高爾夫球場、丁地等問題左閃右避。
對於政府決定開徵「地產商空置稅」,公民黨立法會(法律界)議員郭榮鏗希望是一個對地產商的警示,警告地產商不可以任意控制市場的供應,企圖利用「飢餓行銷」手法,利用自身有形之手借勢推高樓價,牟取暴利。郭榮鏗同時指出,政府現時的方案沒有累進制度,令發展商持貨一年及三年的成本都是一樣,並沒有足夠誘因令發展商盡快推售單位。此外,郭榮鏗認為政府必須修改相關法例,令「地產商空置稅」不能作為扣稅之用,否則會抵銷新稅項的成效。
就政府改劃9幅地皮作發展公營房屋之用,公民黨立法會(九龍東)議員譚文豪認為上述方向正確。但譚文豪表明,此舉只是林鄭月娥政府追回公營房屋落後的舉動。一方面,數據顯示,未來5年公營房屋的實際供應嚴重落後於「長遠房屋策略」訂下的目標,並落後近4萬個單位。因應今次政策增建的10600個單位只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數據亦顯示,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及私人單位落成量分別是10萬個和9萬個,接近5/5比;因此政府今次的改劃只是追回6/4比,而非進一步調整至7/3比。
就政府建議居屋單位與市價「脫勾」,公民黨立法會(九龍東)譚文豪表示樂見政府推出政策,並認同居屋單位與市價「脫勾」,有助令一手市場的公營房屋價格重回市民可負擔的水平,惟他認為措施並不足夠。譚文豪指出現時政府容許資助房屋近乎無限制地在私人市場買賣,令二手市場的公營房屋價格持續破頂。譚文豪建議政府雙管齊下,在居屋第二市場的買賣中加入新條件,只容許居屋業主把物業售給符合申請居屋資格者或由政府回購,以平抑樓市。
譚文豪預計現時公營房屋超額認購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因此政府必須回應市民對公營房屋不斷增加的需求,增建居屋,否則即使價格再相宜,中籤率極低亦不能有助市民置業。同時,由於不少市民已經入表申請本年度推出的新居屋啟德啟朗苑及長沙灣凱樂苑,譚文豪認為現時改變居屋訂價方法,有機會令他們放棄該申請。譚文豪呼籲政府將新居屋訂價方式,追溯至本年度已經推出的居屋項目。
對於林鄭月娥在上任一周年推出上述數項房屋政策,公民黨認為歸根究底都是沿於單位供應不足,若只是玩弄數字,把單位在私人及公營市場左右調動,並不能解決土地資源分配出錯的問題。公民黨重申,政府作為整個社會裏所有土地的擁有者,以及掌握最大和最多公權力去運用土地的機構,應該使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閒置棕地和農地,處理土地資源分配不均及丟空浪費等問題。
公民黨要求林鄭月娥政府在土地大辯論中,要認真聆聽社會上各持分者的意見,切勿一意孤行向公私營合作之路前進。否則,只會暴露自己「假諮詢、真偏私」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