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建居屋 刻不容緩
關於政府房屋政策問卷調查
施政報告將於日內發表,雖然現時香港經濟表面繁華,豪宅樓價節節上升,但實際上中產並未能受惠,反而失業率、物價指數雙雙高企,樓價及租金更是不斷上升,種種情況,都令本港市民,感到十分無助。更甚者,政府近期推出各項意圖為樓市降溫的措施,都顯得華而不實。我們希望施政報告能針對本港房屋政策,造出有力措施。為此,本會在今年九月中旬,透過電話進行抽樣訪問,成功訪問了1,163名市民對現時政府房屋政策的意見,在是次接受訪問的市民當中,94%是18歲以上成年人,79%是有中學或以上的教育程度。
虛招華而不實
由今年年初起,政府不斷發招,意圖為樓市降溫,繼在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四招穩定樓市措施,以及三招打擊樓花和造假措施後,四月又推出「九招十二式」,規管一手私人住宅物業銷售安排、發放有關售價資料及成交信息,確保物業市場銷售和物業成交價格的透明度。及至八月,政府再推出針對新盤短炒的「三招十四式」,然而,到目前止,根據我們的調查反映,只有11%市民認為政府推出的招數,是可以幫助到市民置業的。
一般市民已無力負擔樓價
樓價高企,已令市民置業困難。何況樓價仍不斷上升,私人住宅單位售價年年上升,比09年平均樓價已高出24.0%(1),直迫九七年高位。政府卻只蜻蜓點水般推出華而不實的招數,市民還如何安居?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5%市民表示現時的樓價,是一般市民有能力可以負擔得到的!
一針見血,復建居屋
府與其不斷推出一堆市民根本感受不到有幫助的虛招,不如切實回應市民訴求,復建居屋,幫助中下階層市民解決的住屋需求。在是次調查中,只有14%市民,反對政府重新興建居屋。政府每次談及居屋是否復建,總是推卻社會未有一致共識,然而,結果顯示社會根本已經有共識,難道政府要待100%市民支持復建居屋,才是政府口中的「一致」共識?
置業資助只會肥了地產商
在是次調查中,只有22%市民認為推出置業資助,不會推高樓價。事實上,置業貸款計劃在單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只會變成地產商的補貼。亦只會增加市場需求,令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情況更加嚴重。物以罕為貴,地產商只會繼續推高樓價,最終受益的,將不會是獲資助的市民,而是獲得更多利潤的地產商。最後只會令更多市民陷入為地產商打工的苦海。
提高公屋入息上限,增設中產公屋計劃
參考新加坡的組屋制度,雖然新加坡面積比香港細,但8成市民住在受政府資助的組屋中,大部分組屋單位實用面積達968平方呎,平均每戶人數為3.5人。而要入住組屋,家庭月入只要低於8,000坡元(約4.45萬港元)便可入住,組屋的實用面積介乎699至1184平方呎。反觀香港,現時一個四人家庭的公屋入息限額為 $15,800.-,過去三年4人家庭獲編配公屋的平均面積約為37.6平方米(約400呎)(2),而本港八成公屋單位實用面積少於430平方呎(3)。香港家庭的生活環境,足足比新加坡家庭差超過兩倍。
在是次調查中,只有28%市民認為,不應增設中產公屋計劃。為此,我們要求政府盡快提高公屋入息上限,讓那佔本港家庭總數22.6% ,收入較現時公屋入息上限高,但仍未有能力購買私人單位的家庭,可以有一安居之所。
我們的訴求
政府要解決市民自置居所的問題,必需從根本著手,放棄高地價政策,維持市場有足夠土地供應,並重建居屋,令市民有中下價單位選擇。在此我們向? 閣下列出我們的訴求,訴求如下:
1.?推出確切有效的措施;
2.?復建居屋;
3.?提高公屋入息上限;及
4.?提出措施以協助收入高於現時公屋入息限額但未有能力購買私人單位的市民。
希望政府能正視及真正著手解決市民住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