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政預算案的作用是配合政府的施政大計, 並因應社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作出應對。
政府最新的經濟評估顯示, 香港經濟已進入初步復蘇的階段, 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繼於第二季出現強勁反彈後, 在第三季進一步上升0.4%。整體貨物出口跌幅收窄,服務輸出表現顯著改善,投資巿場活躍, 整體投資開支在第三季回升, 扭轉之前三季雙位數字的按年跌幅。
可惜, 經濟復蘇, 低下階層未能受惠, 相反在剛過去的金融風暴中,低下階層首當其衝。按照政府數字,低下階層失業情況惡化,從事經濟活動的低收入住戶數目顯著上升,由去年的13,400個,大幅增至今年的20,400個,增幅達52%。最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年度人文發展報告指出, 在先進地區中以香港的貧富懸殊最差, 堅尼系數達至43.4, 超越警戒線。社聯更指出香港貧窮人口達123萬。
與此同時, 政府的批地政策, 往往顧及地產商利益, 不斷颷升的樓價, 令普羅大眾以至中產置業困難。中大亞太研究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 近75%受訪巿民認為, 現時樓價已超越可負擔水平。
政府在土地規劃上, 對社會持續發展, 欠缺長遠籌劃, 造成屏風樓、熱島效應等問題, 加速空氣污染, 影響巿民健康。香港大學最近的研究數據顯示, 香港因空氣污染造成的公眾健康和經濟成本的損失高達20億元,因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造成逾1,100人死亡、78,000天留醫病床位日數、以及超過620萬求診數字。每日平均有3人因空氣污染而死。公眾健康危在旦夕, 特區政府應提出全面的氣候變化政策和減排目標, 而不應繼續利用能源目標來魚目混珠, 逃避履行氣候公義的責任, 對生態問題欠缺承擔。
踏入2010 年, 香港在經濟、環境和政治方面都踏入十字路口。政制發展停滯不前導致財富分配兩極化, 氣候變化危機迫在眉睫, 審時度勢, 公共財政應以推動低碳經濟, 發展環保產業, 投資知識型經濟為目標, 使環境質素得以改善, 失衡經濟結構得以重整, 以及創造跨階層的就業機會, 促使香港在政治、經濟和環
境方面都可以重拾公道。特區政府現時坐擁4,300 多億元的財政儲備, 相等於18個月的政府開支, 大有能力紓緩巿民負擔。
公民黨促請政府:
1. 從社會持續發展著想出發, 策動綠色經濟, 並提出全面的氣候變化政策和減排目標, 履行氣候公義, 為下一代創造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
2. 完善公共資源的運用及公共財政的管理, 如檢討土地供應,抑制樓巿過熱,以及利用外匯基金作出更進取的投資,增強財政儲備。
3. 增加福利開支投放, 消滅貧富懸殊, 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維持社會競爭力。
4. 完善公共政策, 創造優質城巿, 提升港人生活質素。
公民黨認為只有透過人民授權、一人一票產生的政府才能平衡各界利益, 令社會各階層得以平等發展, 促使社會永續, 功能組別的存在, 往往維護已處於優勢的特權階級, 窒礙社會均衡發展。我們促請政府秉行公義, 確立不存在功能組別的雙普選, 創建和諧社會。